- 新聞動態
- 視頻報道
- 焦點關注
- 百泰金評
- 集團公告
百泰首飾四位大師協力打造文化黃金盛宴
5月17日,第九屆深圳文博會在深圳市會展中心隆重開幕,百泰首飾力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樹文、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劉鴻雁、北京工藝美術大師張春源、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楊曉強等四位工藝美術大師,為與會嘉賓奉獻了一場由《“福壽有余”花絲金碗》、《田園覓春》、《吉祥百鹿尊》、《福壽萬年生肖金碗》、《千手千眼觀音》等經典文化黃金藝術品為主打的華麗盛宴。
百泰首飾總裁助理奚曉青向參觀嘉賓介紹產品文化
百泰首飾以“文化黃金,時尚黃金”為產品理念,將傳統文化與首飾制作工藝相結合,致力打造兼具傳統文化內涵、時代氣息和精湛工藝的經典產品。一方面,百泰首飾與中國黃金首飾制作領域的工藝美術大師尋求合作,致力于探討和實現傳統黃金加工制造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百泰首飾以自身強大的黃金首飾生產能力及工藝實力,積極尋求工藝突破和生產線的現代化改造。
在本次文博會百泰首飾的展示區,與會嘉賓不僅能看見中國黃金首飾制造領域的最新工藝成果,還能一睹由中國傳統黃金加工制作工藝打造的美輪美奐的藝術品。
觀眾參觀百泰首飾花絲金碗
《“福壽有余”大師傳世花絲金碗》由王樹文大師親制,采用人工拉絲,根據裝飾部位的不同分別采用盤曲、掐花、填絲、堆壘等手法純手工制作,具體又可分為掐、填、焊、堆、壘、織、編等工藝。制成后素絲、密絲、拉泡絲等花絲紋路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福壽有余”大師傳世花絲金碗》在制作工藝上體現了花絲鑲嵌的精髓。首先要把黃金拉成細如毛發的金絲,花絲極易出現粗細各異、斷裂、變形,每次都需要幾十次拉制才能得到所需的細絲。《“福壽有余”大師傳世花絲金碗》由數以萬計的焊接而成,每一道工序,稍有出錯,整件作品就前功盡棄。而其精妙在于兩萬多個焊點放大鏡下都難以分辨。寶石鑲嵌采用“圈鑲”的技藝,“圈鑲”工藝分為銼、摳、擠、鑲石等多個步驟。每一顆寶石都有“窩槽”,四百余顆寶石一顆不掉。也只有王樹文大師能將此技法運用的游刃有余!
《田園覓春》由現年75歲的中國山東鴻雁鍥金畫創始人劉鴻雁大師打造。該作品描繪一只母雞帶領一群雛雞外出覓食的畫面。母雞羽豐毛密,雛雞神態可掬,或覓食捕蟲、或回首張望、或嘰嘰嗷嗚。畫面描繪傳神,將母雞慈祥的情態、雛雞幼小可人的稚嫩活潑表現得淋漓盡致。藏品構圖祥和,以象征基石穩固的山石、春意濃濃的嫩柳為背景,以吉祥子母雞的田園之樂為主圖,捕捉住了一副祥和如意的樂春田園景色。
鹽田區委書記郭永航參觀百泰首飾展位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要用我的工藝延長中國傳統文化的存世時間,勾勒出一線光明,給人以慰藉、溫暖和力量,讓觀賞到的人們以虔誠的心態正視內心。” 劉鴻雁堪稱我國鍥金畫的首創者,且至今仍未為這門嶄新的工藝找到合適的傳承人。
鍥金畫,又被稱為金屬工筆畫,是一種在經過氧化處理、滲色,再經高溫高壓封色的金屬板上,徒手作畫的嶄新工藝。因為有金屬折射的銀光效果,又被專家稱為“閃光的白描”。其最大的特點,通過落刀的角度、輕重、深淺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折光效果使凹刻的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工筆優美,層次分明,線條流暢,凡人物,神形兼備,謹細雋永,凡禽獸,羽豐毛密,呼之欲出,凡花木,嬌艷瑰麗,歷歷若實。
?
鹽田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劉衛翔參觀百泰首飾展位
《吉祥百鹿尊》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粉彩百鹿圖雙耳尊”為原型,由中國文物修繕專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北京工藝美術大師張春源親自領銜,采用瀕危的傳統鏨刻等細金手工藝精心制作而成,威風凜凜,栩栩如生。
《吉祥百鹿尊》用細金工藝鏨刻百鹿,并襯山林、小溪、靈芝、花草等景觀,形象生動,自然逼真。將極高的宮廷手工技藝和藝術修養巧妙的融合,而“鹿”與“祿”諧音,寓意高官厚祿,鹿是長壽瑞獸,為人民布福增壽,“吉祥百鹿尊”寓意福祿齊至。也完美地再現了國寶珍品的尊貴和神韻。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福壽萬年生肖金碗》、《千手千眼觀音》由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楊曉強傾力打造。《福壽萬年生肖金碗》結構由八瓣組成,開口廣闊,寓意納百川、胸懷廣博,顯包容宇內、福接天罡之相,呈吉祥如意、紅暈連綿之氣。碗身遍布葫蘆纏枝紋,四方壽桃及佛手環繞“福壽萬年”,寶相花護佑其中,延綿蓮瓣盛放其下。藏品豪華尊貴,氣派非凡,象征尊貴富足,表達對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是收藏及饋贈的珍品。
《千手千眼觀音》:藏品根據清代內地的一尊銅鍍金千手千眼觀音原型而作,藏品有十二張面,主要面容和善,略帶微笑;上身袒露,佩飾項鏈、瓔珞、臂釧;佩帛繞身翻卷垂于身體兩側;下穿長裙,裙擺飄逸;赤足立于單層仰蓮座上;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工藝精湛。


